当前位置: 首页 >> 级部风采 >> 24级

品育人经典 修君子之德 —— 记合肥四中高二语文组《论语十二章》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5-09-17 丨 文章作者:胡晶晶 丨 阅读次数:492

9 月 16 号下午第一节课,高二 19 班的课堂上墨香与哲思交融。我校陈雪妮老师以《论语十二章》为蓝本,围绕 “君子之质・行・德” 核心脉络开设公开课,将文言研读与品格培育深度结合,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浸润传统文化的优质课程。​

课堂伊始,陈老师以 “中华文明之光照见君子之魂” 为引,迅速将学生带入经典语境。在 “任务一:君子之‘质’—— 解析君子内涵” 环节,她依托表格梳理法引导学生聚焦各章节核心观点:从第七章 “‘仁’为己任,意志坚强” 的担当精神,到第九章 “智、仁、勇” 的完美人格追求,再到第十一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仁爱准则,层层递进拆解君子的内在道德与外在规范。针对 “克己复礼为仁” 等关键论述,陈老师特意放慢节奏,结合文言实词释义厘清逻辑,既呼应 “文”“言” 并重的语文学习原则,更让 “内外统一” 的君子特质变得具象可感。​

解析完核心内涵,课堂自然过渡至 “任务二:成君子之‘行’—— 探讨成君途径”。陈老师构建 “内求 — 外修 — 学习” 三维框架,将文本章节精准对应:以第 2、7 等章阐释 “内求仁德” 的核心要义,用第 5、8 章解读 “外修礼仪” 的行为规范,借第 1、3 等章强调 “学思结合” 的成长根基。为避免讨论流于表面,她适时抛出 “为何‘仁’是君子修身核心” 的深度问题,结合春秋时代背景补充说明,引导学生从 “知其然” 走向 “知其所以然”。​

从 “知” 到 “行”,“任务三:修君子之‘德’—— 制定修身计划” 环节进一步凸显实践导向。结合课程思政要求,陈老师带领学生将 “每日内省、学习经典、践行礼仪” 等要点转化为可操作的成长方案,并特别设计 “小组定制修身清单” 活动:有的小组聚焦 “诚信” 践行,呼应 “与朋友交而信”;有的侧重 “好学” 坚持,践行 “学而不厌”,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尾声,她布置 “仿写君子人格名言警句” 的作业,让经典学习的思考链条得以延续。​

此次公开课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节优质课的展示:于学生,它打破经典与生活的壁垒,将抽象的 “君子之道” 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成长指南,让文化认同与学习热情在互动中自然生发;于教师,它搭建起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框架,为多题材文本教学开拓了清晰路径;于校园,它以课堂为载体,让文化传承的根脉与价值引领的力量真正落地生根。这种 “以点带面” 的辐射效应,正是优质公开课的核心价值所在 —— 让教育的温度与深度,在经典的浸润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