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动态

医教协同共育英才,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安徽医科大学陆琼副教授来我校开展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示范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2 丨 文章作者:何璐 丨 阅读次数:325

2025年9月17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副教授陆琼走进合肥市第四中学课堂,以“甜蜜的烦恼——从尿糖检测看学科交叉与科学精神”为主题,为高三学子带来一堂生动的诊断医学—高中生物思政一体化课程。此次活动是两校联合申报的省级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示范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合肥四中生物教研组教师全程观摩学习。

【临床案例切入,激发科学思维】

陆教授以“医生如何诊断疾病”的提问开场,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临床思维路径,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学在医学中的核心地位。“同学们到医院做整形手术前为什么要查血常规?”这个贴近生活的提问瞬间点燃课堂,学生们踊跃回答:“要查血小板数量!”“还要看凝血功能!”陆教授顺势引出当日核心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糖检测,并巧妙设计“甜蜜的烦恼”这一悬念式标题,引发学生对糖尿病诊断学的深入思考。

【学科交叉融合,彰显科学魅力】

课堂实验环节,陆教授将医学检验技术分解为“生物酶学反应-化学显色过程-物理光学检测”三重维度。当试纸条在尿液样本中发生从蓝到棕的渐变反应时,学生们惊叹于“十一元钱模块背后的高科技”。“为什么VC会影响检测结果?”这个问题的探讨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理解了抗干扰技术设计的精妙。陆教授特别强调:“这个实验同时运用了生物酶学、分析化学和光学测量技术,正是学科交叉创新的典型范例。”

【思政元素浸润,培育医者仁心】

在解析中国糖尿病地图数据时,陆教授用“2050年你们正是社会主力军”的时空对话,唤起学生健康责任意识。针对“家族病史调查”环节,她特别点赞学生的诚实态度:“科研诚信不是口号,你们今天的回答可能影响未来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方向。”当讲到糖尿病足截肢案例时,现场气氛凝重,陆教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医

学价值,更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守护。”

【教研深度对话,共绘育人蓝图】

课后研讨环节,两校教师围绕“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展开热烈讨论。陆琼副教授分享了“医学案例思政资源库”建设经验,何璐老师则介绍了四中“生物学科思政教学案例”的实践探索。双方约定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计划联合开发“诊断医学—高中生物思政一体化”系列课程,并策划中学生急救医学体验日等活动。

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今天的课程不仅是一次医学知识的传授,更是一场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深度对话。通过尿糖检测这个小小的实验窗口,我们看到了医学与高中生物学的学科交融,也感受到了医学工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陆琼副教授总结:科学探索的道路需要严谨求实,更需要心怀大爱。通过本次思政一体化课程,期待未来能在医学的殿堂里,与同学们共同守护人类健康!这一总结既是对本次示范课的升华,也为两校未来深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

此次教学示范课程活动标志着两校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进入深水区。未来,两校将继续携手,以医学与生物学的学科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更为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开发以及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出更多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与生物学领域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