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园地 >> 成长中心

家校共育:家长如何陪伴,才是高三孩子真正期待的?
发布时间:2025-10-02 丨 文章作者:黄莹 丨 阅读次数:538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合肥四中家长学校!我是心理老师黄莹。值此国庆假期之际,我们特别为高三家长精心准备了这期微课,主题为《家长如何陪伴,才是高三孩子真正期待的?》。

9月11日,我们通过学校智慧心育平台发布《家长陪伴高三:我们希望父母这样陪我走过高三》留言征集,收集了138位高三同学匿名心声。读这些文字,我感触最深的是,很多时候家长并非不爱孩子,只是表达的方式未必是孩子所需。今天,我们将这些真实心声浓缩为7个具体的陪伴建议,供您参考。

一、学业:信任空间>过度追问

学业上,孩子们呼声最高的是“信任”和“空间”,希望父母不过多过问成绩,而是给予信任和空间。他们需要的是“顾问”而非“监工”。建议家长从频繁追问“考了多少分”,转为偶尔关心“进度怎样,需一起找资源吗”,将学习自主权和责任感还给孩子。

二、情绪:共情倾听>说教否定

孩子情绪低落时,不需要大道理,他们渴望的是“宽慰的话语和温柔的拥抱”。建议家长可以先尝试接住孩子的情绪,再处理事情。当他回家看起来很累时,一句“你辛苦了”和安安静静的陪伴,比追问说教更能给他力量。

三、生活:支持保障>细节控制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很感恩父母准备营养餐食、营造安静环境,也希望父母“不过度催促作息,让我自主安排”。建议父母做好“后勤部长”,保障好健康所需与环境营造,将作息安排等管理细节交给孩子决策。少些催促,少些摩擦。

四、沟通:平等交流>单向命令

关于沟通,孩子渴望与父母“平等交流,像朋友一样”,希望父母“多听少说,不轻易给建议”。建议父母尝试用“这件事你怎么想?”开启对话,以探讨代替命令。此外,聊聊孩子喜欢的偶像或兴趣爱好等非学习话题,是维系亲子关系的桥梁。

五、理解:“被看见”的瞬间是光

那些被理解的瞬间,孩子们铭记于心。比如“妈妈终于接受我的爱好”“爸爸终于知道我有多难”。这些瞬间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解藏在细节里。您的看见与认可,是他们对抗压力的巨大支持。

六、改变:请停止焦虑转嫁与否定

孩子们明确希望改变的做法是:停止“苦难教育”、“打压式沟通”和“焦虑转嫁”。这呼吁我们:管理好自身的焦虑至关重要。用“我相信你”代替“你看别人家孩子”,用鼓励和分析代替否定和指责。

七、心声:我爱你们,但请用我希望的方式

最后,孩子们最想对您说:“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子女,你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他们深爱着您,但最核心的呼唤是:“爱我,就请用我能接受的方式。”这提醒我们,爱的目的,是让接收方感受到爱。

各位家长,高三这条路,孩子走得辛苦,您也陪得不易。真正的支持,始于倾听,成于陪伴。这个国庆假期,就是一个美好的起点。愿您的爱,精准抵达,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稳的依靠。以上就是本期家长学校内容,感谢您的时间!